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刘秋菊教授担任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期刊发表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感染相关的病例报告,探因医学提供qPCR验证技术支持。
· 文 / 章 / 要 / 点
继曲霉后,毛霉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第二常见的病原体。播散性毛霉病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由于侵袭性的临床过程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延误诊断,毛霉病死亡率高达40%-80%,其中恶性血液病患者预后最差;
无细胞DNA下一代测序技术(cfDNA NGS)已被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以及移植受者病原体的快速检测。本病例通过cfDNA NGS技术及时诊断出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 )感染,并得到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和qPCR验证。据此,及时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泊沙康唑抗真菌治疗后,获得良好的临床结果。
这是首例通过cfDNA NGS检出、并经组织学证实的成人白血病患者的播散性微小根毛霉感染,也是在累及皮肤、肺、肝、肾、脾和脑等多器官的情况下,唯一幸存的病例,提示cfDNA NGS可成功及时检测罕见病原体感染,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病 / 例 / 简 / 介
· 讨 / 论 / 与 / 分 / 析
播散性微小根毛霉感染罕见但具有侵袭性的临床过程和致命的临床结果。感染以鼻-眶-脑和肺毛霉病为主,也有累及心脏和肌肉的报道。本病例表明,除肺和脑外,播散性微小根毛霉感染可累及皮肤、肌肉、肝、脾、肾等更多的器官。
尽管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征象对诊断微小根毛霉感染具有指导意义,但诊断金标准仍是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或微生物培养。然而,耗时、侵入性、易受抗生素影响等缺陷导致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
当CT影像提示IFD时,通常建议诊断为曲霉菌感染并应用伏立康唑等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但该方法对毛霉无效。因此,早期区分毛霉病和曲霉病,及时对症治疗,可防止毛霉病的扩散从而降低死亡率。两性霉素B脂质体(LAB)或泊沙康唑可有效治疗播散性微小根毛霉感染。
cfDNA NGS可快速、准确检测血浆和其他体液中的各种病原体,以指导治疗和监测治疗反应。与常规病原体鉴定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快速、非侵入性、可进行种水平鉴定、受抗生素暴露影响小等优势。此外,样本中病原体cfDNA载量可作为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
应将cfDNA NGS报告与临床症状、影像学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相结合以明确诊断。本病例患者在使用广谱抗生素的过程中出现感染,常规检查病因未明。cfDNA NGS检出微小根毛霉和其他细菌特异性序列,根据序列数判断微小根毛霉可能是影响患者多个器官的主要病原体。进一步依据低密度灶、侵袭性特征、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并累及新器官、联合LAB与泊沙康唑抗感染有效等临床特点证实微小根毛霉感染。
· 病 / 例 / 总 / 结
综上,本研究提示播散性毛霉病可通过血流传播广泛累及肺、皮肤、肝、肾、脾和脑,cfDNA NGS是一种无创、快速、特异性诊断IFD的方法。cfDNA NGS可作为常规泛病原体鉴定工具,用于检测微小根毛霉等罕见但致命的病原体,甚至可以进一步指导高危患者,特别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