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暨探因医学卫星会于2022年11月24日下午在线下、线上同步顺利举办。卫星会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胡必杰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徐金富教授共同担任主席,同时邀请多位感染、重症医学等领域知名专家,共同探索精准感染病学发展新方向。
- 会议主席 -
(左起)胡必杰教授、徐金富教授
会议内容速递
1. mNGS技术区分呼吸道感染中的定植菌和致病菌
探因医学首席技术官徐卓菲博士于会上作专题报告,结合探因医学最新研究工作,围绕临床尤为关注的“如何区分条件致病菌定植与感染”这一热点问题,介绍了mNGS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在探因医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血管外科联合开展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使用心脏术后肺部感染患者mNGS数据以及细菌、真菌培养数据,评估并建立了痰液微生态中微生物物种病原风险分析量化指标,为评估条件致病菌以及院感病原体的病原风险提供新视角。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探因医学进一步研发、优化了病原风险量化流程(Pra-Q),该流程为排除样本生境中大量背景和定植微生物提供量化依据。
2. 讨论mNGS技术本地化持续建设之路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军教授从申请流程、场地建议、测序平台和配套试剂选择、人员要求、试验操作和结果分析以及室内质量控制等方面全面分享本地化建设mNGS技术平台的相关经验。
何军教授认为本地化建设mNGS技术平台有助于采集样本的规范化、降低运输风险、缩短报告周期、提高解读能力、促进学科发展,而实验全流程关键点质量控制是保证mNGS技术本地化持续建设的根本。对此,何军教授对探因医学连续通过中检院宏基因组测序室间质评表示赞赏,同时还表示,探因医学自研的微集技术MicroRich、病原数据库PathoSelect2021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mNGS检测率。
3. 抽“丝”剥茧,“探”源溯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黄巍峰教授分享了Erysipelothrix piscisicarius感染人类的首例病例报告,强调了mNGS在快速、准确检测新型病原体方面的重要优势。黄巍峰教授表示,当mNGS与传统检测结果出现分歧时,加强临床医生、检验专家、测序专家等多学科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讨论,将给临床工作带来更多的益处。
4. 精彩讨论
在胡必杰教授、徐金富教授的带领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洁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段军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宏博教授、江苏省传染病医院林霏申教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冯玉峰教授围绕以上演讲发表真知灼见。
专家们认为,mNGS拉近了临床医生与致病菌之间的距离,能够帮助临床快速地、有的放矢地调整治疗方案,尤其在重症、疑难患者的精准诊疗方面意义非凡。同时,mNGS也拓宽了临床的视野,让临床进一步认识了众多“教科书”上的病原体,越来越多的少见、罕见病原体感染相关病例报告证实了在临床中应用mNGS技术的必要性。随着mNGS技术的不断成熟,希望mNGS本地化程度能够进一步发展。